文章出處:行業動態 責任編輯:尚為傳動 閱讀量:- 發表時間:2019-09-07
蝸桿傳動的歷史雖然很悠久,但得到迅速的發展還是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的,尤其是近三十年來,無論是研究的形式及內容,都涉及了很寬的領域。隨著空間嚙合理論的不斷突破、制造加工技術的迅速發展、計算工具的完備及新材料的產生,出現了各種新型的蝸桿傳動與變態蝸桿傳動。與此同時,還利用了許多提高各種蝸桿傳動承載能力、傳動效率及傳動精度的相關措施并都取得了顯著的效果,使蝸桿傳動的研究及應用達到了相當高的技術水平
由軌跡面蝸桿向包絡面蝸桿方向發展
包絡面蝸桿的齒面能精確磨削,其齒面加工精度高、粗糙度低且硬度高,從而減摩性能及動壓油膜的形成能力遠優于軌跡面蝸桿。目前,軌跡面的阿基米德圓柱蝸桿傳動、直廓環面蝸桿傳動現已逐漸被包絡面的漸開線圓柱蝸桿傳動、錐面包絡圓柱蝸桿傳動及包絡環面蝸桿傳動等所取代。其中二次包絡環面蝸桿傳動,因其多齒嚙合、雙線接觸、承載能力高、潤滑效果好及壽命長等優點,仍將會是今后的研究重點。
向精密重載方向發展
長期以來,國內外通常把蝸桿傳動分為“運動傳動”和“動力傳動”兩大類。前者主要用于機床及儀器儀表等作精密分度或精密運動機構,主要考慮如何提高蝸桿傳動的“精度”;后者主要用于冶金礦山及石油化工等機械設備作減速器,主要考慮如何使蝸桿傳動達到“重載”。隨著生產力和工業技術的發展,機床分度裝置、武器俯仰裝置、炮艦傾擺裝置等對蝸桿傳動提出了“精密”和“重載”的雙重要求。側隙可調式變齒厚平面蝸輪包絡環面蝸桿傳動[13]開啟了精密重載蝸桿傳動的先河,而精密重載將會是今后蝸桿傳動領域研究的主流方向。
由正常嚙合向變態嚙合方向發展
隨著空間嚙合理論研究的進展,逐步掌握了蝸桿傳動的內在特點,利用速度場和瞬時接觸線場合理的選擇,出現了一批能滿足特殊要求變態蝸桿傳動。比如:為了獲得小中心距、多齒嚙合、高承載能力及側隙可調等特性,提出了端面嚙合的錐蝸桿傳動和蝸螺傳動;為了滿足體積小、重量輕的要求,提出了內嚙合蝸桿傳動和研發了內嚙合蝸輪傳動;為了減低齒面間的摩擦、改善齒面間的潤滑性能、將共軛齒面間的滑動摩擦轉化為滾動摩擦,提出了以滾珠、滾珠等為介質的活動齒蝸桿傳動。隨著工業的發展及各種特殊工況要求的提出,變態蝸桿傳動此后將會更為多樣化。
由傳統的鋼-銅材料向新型材料方向發展
為了降低成本、提高承載能力,并隨著界面摩擦學及材料科學等的發展,合金鋼、巴氏合金、塑料及鋁鋅基合金等材料已逐步成為傳統銅蝸輪材料的替代品。
版權所有 佛山市尚為傳動科技有限公司 備案號:粵ICP備17120660號-1 . 保留所有權利. 技術支持 深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