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行業動態 ? 蝸桿傳動發展史(2)
文章出處:行業動態 責任編輯:尚為傳動 閱讀量:- 發表時間:2020-02-28
威氏蝸桿傳動(平面包絡環面蝸桿傳動)
1922年美國格里森公司總工程師E Wildhaber(威爾德哈卜)提出一種由一正平面蝸輪與以其為工具齒輪并按嚙合關系包絡展成的一環面蝸桿構成的環面蝸桿傳動,稱為“威氏蝸桿傳動”(Wildhaber Worm Drive)。這種傳動的蝸桿齒面是以正平面為母面,按蝸輪與蝸桿的嚙合關系作展成運動形成的包絡面,因此用簡單的方法即可實現齒面磨削,這一優點使得該蝸桿可以采用淬火鋼制造,以承受重的靜載荷和低速載荷。
此外,該傳動的蝸桿與蝸輪同時嚙合的齒數多;蝸輪齒面為平面,齒廓為直線,易于精確加工,容易獲得高精度;由于其蝸輪齒兩側面的接觸區成反對稱分布,故當將其沿齒寬中央平面剖分制造時,通過相對轉動兩半個蝸輪,便可以達到調整或補償齒側間隙的目的,因此適用于作精密分度蝸輪傳動。
我國六十年代便對威氏蝸桿傳動開展研究,并先后應用于河南豫西機床廠作滾齒機分度蝸輪、首鋼煉鋼轉爐傾翻機構和南京天文臺望遠鏡等。但該傳動由于受到蝸桿齒根根切的限制,一般只能用于傳動比較大的場合。
關注尚為傳動公眾號了解更多精彩內容
版權所有 佛山市尚為傳動科技有限公司 備案號:粵ICP備17120660號-1 . 保留所有權利. 技術支持 深度網